自由的迷思(新版)













網上鄉民一致推薦都說自由的迷思(新版),它的評價很高,在網路上很夯,人氣蠻不錯

在書店看了自由的迷思(新版),內容精彩、愛不釋手,我就有一股衝動想要趕快入手。

我看的時候令我深陷其中、欲罷不能,看完還讓我回味無窮!

但是雪兒說買東西前要多比較,叫我google一下自由的迷思(新版)

發現樂天購物網要比百貨公司更有競爭力,line給小雅看她也說這售價真的蠻合理的。

想要購買自由的迷思(新版)的人可以和我一樣到樂天購物網購買喔!!

自由的迷思(新版)該商品熱烈促銷中。為避免買不到,欲購從速!

如此超讚的便宜而且又非常的優惠,網路價格隨時會異動,請以網購平台資料為準!

到貨的速度還滿快的,一拿到自由的迷思(新版)之後,我覺得品質優良性能卓越、物超所值拉!

網購的好處就是超方便,隨時都能買,挑選機會多,經常有特價商品,多比較不吃虧唷!

自由的迷思(新版)有可能會被橫掃一空,入手要快!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作者:創巴仁波切


  • 出版社:眾生文化


  • 出版日:1020125


  • ISBN:9789866091162


  • 語言:中文繁體


  • 裝訂方式:平裝












內容簡介





創巴仁波切這樣說……





■菩薩像鱷魚



一位菩薩就像一隻鱷魚一樣,一旦你掉進它嘴裡,它便絕不鬆口。由於上師對弟子的虔誠非常強烈,使得即便愚鈍、本身問題很多的弟子的虔敬心也開始甦醒。上師以慈悲表示對弟子的虔誠,弟子則以紀律表達對上師的虔敬,慈悲與紀律因而開始產生了交集。





■讓自己像顆砂



讓自己感到失望是件好事,那代表「我」與「我之成就」的降服。我們跌得越來越低,直到跌落地面、直到我們像大地一般清醒實在,我們成為低中之最低、小中之最小,猶如一顆沙粒,極為簡單,毫無期盼。在我們落地之後,任何我們聽到的開示、讀過的書籍,都變得可以應用,那成為對我們的肯定與鼓勵,我們正該像一粒沙般地努力。





■情緒的真面目



處理感情的高明手法是試著瞭解它的本質。情緒的基本特性──它的本質是能量,因此,如果一個人能夠瞭解能量,那麼能量就不會與你有衝突,它們會變成自然的過程。所以,一旦能夠完全認清情緒的基本特性──它的原本面目就是「空」,那麼你就不會發生壓抑情緒或任其氾濫的問題了。





■我,是宇宙大笑話



試圖肯定我的「實在」是件大苦事。這好似走在看來無限延伸的地板上,卻動不動發現自己突然自邊緣滑落;為了保命,只好將地板加長,使它看來似乎無窮無盡……事實上,我們一再加長「地板」以鞏固立足之地,是一個大笑話──宇宙級大笑話!





■禪修就是這麼單純



禪修是以去除二元的偏執為基礎,拋棄好與壞的掙扎。你應以自然、平常、不懷野心的態度走上修行之道──即使你在累積善業,卻仍是在播撒業的種子。修行的重點是要超脫整個業力的過程──超脫惡業也超脫善業。





■善用正念與覺知



注意到不安的存在並認同它,需要正念(mindfulness);提供茂盛的草原與一大片空間給躁動的牛,則需要覺知(awareness),因此正念與覺知總是相輔相成的。覺知是看見正念所發現之物,我們毋須刻意去除或保留心中的東西,正念的精確使我們可隨順它,因為它有自己的環境、自己的空間,用不著我們決定是該丟棄還是珍藏,因此,覺知是更進一步地走向對狀況的不作選擇。





本書特色





自由一般被視為是達成目標、滿足欲望的能力。然而這些目標與欲望的源頭是什麼?如果它們源自於無明、習慣模式與負面的情緒──這些實際上奴役我們的破壞性心理因素,那麼追求它們的自由是真自由呢?抑或只是一種迷思?





邱陽創巴仁波切在本書中從深奧的西藏佛學探索自由的真諦。他說明我們的態度、偏見甚至精神修持,如何會變成鎖鍊將我們與反覆的挫折與絕望捆綁在一起。他同時也解釋禪修如何使我們專注於挫折之因,進而將這些負面的力量轉化為邁向真自由的助緣。





邱陽創巴仁波切以他獨特的風格用契合美國當代文化的語言與想像力,詮釋佛學法教,使本書成為最可讀、易解的佛學書籍之一。





如果你已擁有創巴仁波切所著的《突破修道上的唯物(Cutting Through Spiritual Materialism)》,你也會想要這本姊妹作。如果你尚未接觸到佛教心理學及西藏的禪定修習,本書將是帶領你入門的大師級著作。如果你在自我探討以及與人相處上有某些問題,諸如關於你個人的意圖、關於坐禪是什麼、關於情緒、關於開放與承諾以及寂寞與單獨,這本書正適合你。





這些篇演講是善巧溝通的絕佳範本。創巴仁波切的風格是如此簡單卻又如此精準, 讀者在閱讀書中的詞句時,彷彿擁著自己的清明心智翩翩起舞一般。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邱陽.創巴仁波切(Chogyam Trungpa,1939-1987)





出生在西藏東部,一歲時被認證為轉世祖古,是嘎舉和寧瑪兩派傳承的持有者。1959年後,創巴仁波切率眾遷徙至印度,被達賴喇嘛尊者指派為「青年喇嘛學校」的精神導師。70年代並將佛法帶入西方,傳授金剛乘佛法17餘年,是一位備受崇敬的禪修大師、學者和藝術家,同時也是美國那洛巴佛學院與香巴拉研習所的創辦者。





相關著作:《動中修行》(眾生文化出版社)、《東方大日》(西藏民族出版社)、《藏密度亡經:中陰聞教大解脫》(台灣明名文化)、《心如野馬:轉化煩惱的修心七要》(台灣明名文化)、《突破修道上的唯物》(眾生文化、橡樹林出版社)、《自由的迷思》(眾生文化出版社)和《覺悟勇士:香巴拉的智慧傳承》(橡樹林出版社)數十本關於佛法、禪修、藝術、詩歌等書。



譯者介紹



靳文穎





台灣大學物理系畢業,美國紐約大學物理學博士。曾任台灣大學物理系及地質系兼任副教授。





著有《好父母用心做》。譯著:《心智科學》、《揭開心智的奧祕》、《自由的迷思》、《動中修行》、《學會說再見》、《遇見藥師佛》、《心與科學的交會》。









目錄





中文初版序



英文版序



推薦序



仁波切題詩 登極





第一章 自由的迷思



請認清「幻想與真實」



失望,其實是好事



迎向痛苦才能遠離痛苦



無我不是逃脫我執的避難所





第二章 禁錮的形式



我,是宇宙級大笑話



別以為天道很美好



偏執狂的阿修羅道



愛欲是人道最大的黏著



愚癡卻無比認真的畜生道



惡鬼道是永不饜足的貧窮



憤怒無所不在的地獄道





第三章 禪坐



離甘願做「真正的傻瓜」



只須單純做著禪修



關鍵在於「正念與覺知」



「枯躁乏味」別厭煩!



佛陀之道沒有噱頭





第四章 情緒的對治



巧妙突破二元性障礙



大無畏的獅吼喚醒覺知



消極,原來沒有好壞之分





第五章 動中的禪修



工作是練習紀律的極佳方式



愛,有時也會變質



助人背後的「自我」意圖



永遠走在八正道上





第六章 敞開之道



調伏迷惑混亂的菩薩願



慈悲不慓悍的英雄主義



猶如大地的明智



跟壓抑不同的忍辱



踏入傳統才能走出傳統



禪與般若相輔相成



依靠大願趣入證悟





第七章 虔敬



降服,對上師全然的敞開



善知識並不會討好你



向偉大的戰士學習



承諾不可能一筆勾銷



上師的教導無所不在





第八章 密續



孤獨是修行的伴侶



身語意皆為壇城



附錄 恆河大手印



延伸閱讀 創巴仁波切其他著作









自序/導讀





推薦序

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修持∕佩瑪.丘卓








1972那年,我在新墨西哥州一所非傳統學校(alternative school)教八到十二歲的小朋友。當時我介紹他們讀《我從西藏來》, 結果我們都愛上了這本書。聽說書的作者邱陽創巴仁波切住在克羅拉多州的保德市(Boulder, Colorado),於是小朋友們寫信詢問仁波切能否前往拜訪。







仁波切回信說恰巧他不久要到位於我們附近的喇嘛基金會(Lama Foundation)教學,邀請我們去那裹與他會晤。仁波切的答覆令大家雀躍不已!







我們到達的那天,首先由一位仁波切的弟子與我們碰面,並告訴小朋友們,仁波切非常高興我們的造訪,但他必須讓大家知道他只是個平凡的人,一無特別之處。小朋友們帶給仁波切親手做的禮物外加一籮筐的問題。那次的拜訪真是賓主盡歡。三小時後小朋友們返家了,至於我,可以說再也沒有離開過。因為自那時起,我即成為這位「平凡的非凡人物」的弟子。







數年之後《自由的迷思》出版,我一讀再讀。書中是仁波切將佛學義理經過奧妙的淬鍊後,以易於了解的方式轉譯成他的聽眾所使用的語言。我極為急切地想要消化他傳授的所有內容。這本書歷年來一直是我無窮盡的受益之源,對於其他在北美洲研習與教授佛法者也莫不如此。







我想至今這本書我已讀過不下二十遍,而每次重讀都有新的領悟。它奇妙的力量在於如此直接地指引出一套極不尋常的方法,用以化解我們替自己與外在世界之間所設下的障礙。







當我將書上的法教銘刻心中時,奇妙的變化慢慢地發生了。我變得對自己的痛苦以及他人的痛苦更能夠面對;對歡笑與哭泣也更放得開;更能夠去愛、接受以及看清自己與一切眾生間的息息相關。長久以來,我逐漸地在這起伏多變的人世間活得越來越舒適、自在。







基於自身的體驗,我誠摯地邀請各位讀這本書。如果你也能將書中的法教帶進你的生活,付諸實踐,我確信你也將經歷類似的轉變。做為我的根本上師──持明主邱陽創巴仁波切,清晰地指示我這條修行之道,並支持、鼓勵我持續前進。如今我很高興可以鼓勵你們以及後繼的求法者。







感謝仁波切的法教,使如你我一般的平凡人能行不平凡之事:我們可以學習利益一切眾生,包括我們自己。

























自由的迷思(新版)















商品訊息簡述:

自由的迷思(新版)開箱文,

自由的迷思(新版)部落客,










來自佛國的語言:無上的口訣





與神對話之「新啟示」上下2冊不分售盒裝





超越:生命的幸福之道





宇宙靈魂學(下)





達賴喇嘛說幸福之道





道教法印秘笈





魔法媽媽開運大補帖





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楞嚴神咒淺釋〈平裝本〉









自由的迷思(新版)評比,

自由的迷思(新版)部落客推薦,

自由的迷思(新版)推薦,










偽戀25完





四葉妹妹01





銃夢 LAST ORDER 最後的任務19完





召喚惡魔10





名偵探柯南67





大奧 12.





死亡預告10.完





ONE PIECE航海王31-40







自由的迷思(新版)推薦,

自由的迷思(新版)討論,

自由的迷思(新版)比較,



內容來自YAHOO新聞

行星繞行雙太陽 如同電影塔圖因星

距離地球1400光年的克卜勒453b,以240的公轉週期,繞行兩顆恆星。(photo by markgarlick.com)【台灣醒報記者張振鴻綜合報導】行星不只繞著一顆恆星公轉,即使有兩顆恆星也可以照樣繞行。美國太空總署(NASA)近日利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觀測到一顆名為「克卜勒453b」的行星,以非常詭異的運轉軌道繞行兩顆恆星,就如同電影《星際大戰》中天行者路克出生的「塔圖因」星球,下次再觀測到它可能得等到2066年。

【凌日法觀測行星】科技新聞網站《CNET》報導,NASA科學家利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特殊「凌日法」來找尋宇宙中和地球類似的行星。所謂的凌日法便是當行星運行到恆星的前方時,會遮住一部份的光線,使恆星亮度下降,藉由這樣的方式尋找其他類地行星,而在第29屆國際天文聯會發表的研究,就特別公布克卜勒453b這顆繞行雙恆星行星的觀測結果。

根據觀測,克卜勒453b位在距離地球約1400光年的星系,而它所繞行的兩顆恆星分別為較大的克卜勒453A及克卜勒453B。其中克卜勒453A大小和太陽差不多,不過質量為太陽的94%,而較小的克卜勒453B就只有太陽的20%質量。這兩顆恆星以27天的週期繞著彼此1圈,克卜勒453b則是以240天繞行兩顆恆星1圈。

至於這顆克卜勒453b行星,直徑約是地球的6.2倍,質量約為地球的16倍。NASA表示,雖然克卜勒453b位於離恆星適當的距離,並未成為蒸氣或冰狀星體,但它完全不適合生物居住,因為它是顆比海王星還大60%的巨型氣體行星,除非它有由岩石組成的衛星,才可能有生命存在的機會。

【繞行軌道不固定】NASA指出,這顆克卜勒453b由於受到引力的影響,繞行雙恆星的公轉軌道並不穩定,其固定運轉週期可能長達103年,要以凌日法觀測到它的機會只有9%,下一次想以同樣的地球位置再看到類似塔圖因的行星,可能得等到2066年。這項研究同時也被刊載於《天文物理期刊》上。

過去天文學界一直認為雙太陽星系是非常罕見的,但自從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於2009年升空後,已在2011年觀察到第一顆繞行雙恆星的克卜勒16b行星,當然還被命名為「塔圖因」星,而這次的克卜勒453b則是第10顆。科學家認為,宇宙中可能還有上百顆類「塔圖因」的雙恆星行星,只是因為無法配合凌日法被觀測到。

新聞推薦影音



新聞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行星繞行雙太陽-如同電影塔圖因星-041502376.html

自由的迷思(新版)那裡買,

自由的迷思(新版)價格,

自由的迷思(新版)特賣會,















自由的迷思(新版)



A64022CB26B3542C
arrow
arrow

    lddp2dt76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